光明网
受访者供图
【强国有我】
“做海洋研究必须要到海上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在培养学生时有个“硬杠杠”: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到海上科考,都得拿得起锤子、扳手,干得了船上工人的活计。
“过去五年,最让我自豪的事情,一件是‘海牛Ⅱ号’一举刷新钻探纪录,另一件是借助科研攻关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回顾过往,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与做基础研究不同,海洋勘探偏向实践应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有两三个月都漂在海上科考。忙碌之中,既要做好科研工作,更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从领衔研发中国首台深海钻机,到研制的“海牛Ⅱ号”一举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万步炎在海洋上建起“大课堂”,不仅让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也让学生受益匪浅。
海底钻机的研发链条涵盖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制造检测工艺研发、产品开发、装备集成和应用。借助平台优势,万步炎团队凝聚了国内勘探科技的优势力量,科研机构、制造企业、运维团队纷至沓来,科研攻关与教学任务协同开展。
多年的实践,让万步炎对产学研融合发展思考良多。在他看来,科研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要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人才之间要加强交流协作。科研要提升,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走到业务一线;生产要发展,也要让一线工作者拥有学习的机会。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才能推动技术不断进步。
在“十三五”期间,万步炎团队共培养了8名博士、42名硕士。其中一位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成为“奋斗者”号团队的一名潜航员。万步炎表示:“团队培养学生有一项统一标准,就是围绕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与技术领域,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科研教学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趋势要引起重视,应用研究应该紧跟甚至超前于产业发展趋势。”万步炎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走进企业深入了解对方需求,切勿在实验室‘拍脑袋’,认为什么研究‘高大上’就‘跟着上’,最终却‘用不上’。”
对此,万步炎建议,高校要进一步优化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体系,坚决避免“体内循环”“闭门造车”的现象;要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发展,构建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机制。
谈及首次履职,万步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更加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就如何加快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万步炎时刻牵挂着劈波斩浪的海上科考。“现在,我满脑子都装着专业问题。”万步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海底钻机的攻关历程让他坚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科技自立自强要靠我们自己实现。
面向未来,万步炎和他的团队将研发更强大的“大国重器”,向广袤而深邃的海底挺进。“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万步炎说。
责编:晨风
责编:晨风
- 下一篇:月球灰尘当“遮阳伞” 或可解决地球变暖
- 上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