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国际 >正文

当猫为气候变化“背锅”

2022

/ 08/19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责编:果果

手机查看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王梓

  在世界各地喜爱小动物的人中,很多人自称“猫派”或“狗派”。冰岛历来是猫派的天下。不过,猫在这片土地上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冰岛将狗视为“农场动物”,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养狗禁令直到1984年才作废。广受喜爱的猫咪来去自由,能在铺了地热的人行道上尽情打盹。2011年,美国《纽约客》杂志发表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猫城》,据说灵感来自他参加雷克雅未克国际文学节时的经历。

  雷克雅未克被称为“猫之城”,几乎每家纪念品商店都贩售和猫有关的纪念品。在市中心,每年12月,总理办公室对面的广场上都会竖起一座巨大的猫雕像,它是民间传说中的“尤利”猫。在当地的传说里,不穿新衣服参加节日活动的人会受到它的折磨。

  2018年,雷克雅未克最著名的猫巴克图斯被人拐走,成了网络上轰动性的话题。事件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全冰岛人都不淡定了,直到巴克图斯平安回到主人身边。冰岛“冰岛视点”新闻网称,巴克图斯是“金猫”服装店的大明星,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的账号很受欢迎,粉丝赞美它是“雷克雅未克的地标之一”。

  与猫做伴的生活,和冰岛的历史一样古老。可如今,冰岛人说,“爱过,让这种日子停下来吧”。

  今年4月,拥有1.9万人口和2000只至3000只猫的阿库雷里市决定,禁止猫在夜间外出;邻近的胡萨维克市2008年就全天禁止家猫外出,是欧洲第一批要求猫“全面禁足”的城镇之一;实施“猫宵禁”的还有两座岛屿。据加拿大《Hakai》杂志报道,随着相关辩论从网络论坛逐渐向地方政坛发展,越来越多的冰岛城镇考虑推行类似的禁令。

  禁令的支持者说,猫会杀死鸟类,破坏生态系统。

  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驯化,但温热的新鲜血液仍然令猫兴奋。猫与其祖先非洲野猫的相似程度,远远超过狗与狼的相似程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物种专家组将猫列为世界上100种影响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有研究认为,猫在全球至少造成了63个物种的灭绝,其中包括40种鸟类、21种哺乳动物、2种爬行动物;另外还有587个物种因为猫而处于濒危。

  2007年夏天,生物学家扬·科尔宾森在冰岛的威斯特曼群岛对剪嘴鸥进行研究。他在海角和悬崖上寻找筑巢的迹象,将相机推到山洞里,实时观察鸟巢的情况。大多数时候,他记录的条目是这样的:空、蛋、空、鸟、蛋、蛋、蛋、鸟、空、空。

  一天,科尔宾森写下了“猫眼”:4只小猫直勾勾地盯着镜头。

  威斯特曼群岛上有冰岛最大的剪嘴鸥聚居地。1990年约有6000对剪嘴鸥在这里繁育,如今数量正在下降。事实上,当地所有海鸟的数量都在下降。研究人员认为,与猫的捕猎相比,海洋食物链的变化才是鸟类减少的重要原因。

  2020年发表在英国权威期刊《自然》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变暖正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全球气候变化,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10年内崩溃。届时,环环相扣的生态链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

  这事怪不到猫头上,但猫捕猎确实令鸟类的生存环境恶化。《Hakai》称,猫是人类已知的、由陆地环境向海洋环境传播弓形虫的唯一宿主。弓形虫感染不仅威胁着濒危的夏威夷僧侣海豹和加州海獭,还会导致鸟类厌食、腹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一项针对西印度洋10种海鸟的研究发现,17%的海鸟带有弓形虫抗体。

  科尔宾森公布他的发现后,当地人阿斯蒙杜尔·帕尔松开始射杀野猫,并在鸟群聚居地布下陷阱。“这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剪嘴鸥。”他说。

  杀死几十只猫后,帕尔松放弃了。镇上一些人不断破坏他的努力,在他布下的陷阱里放石头。

  不过,冰岛民众对猫的态度正在转变。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称,就在几年前,“猫宵禁”还是个被很多冰岛人批评“激进”的想法。但在过去一两年里,伴随着媒体上各种“告别海雀”的文章,它逐渐成为强有力的运动。调查显示,在冰岛部分地区,约50%的居民希望在户外“禁猫”。

  “‘猫宵禁’改变了人们对猫的看法。”胡萨维克市居民罗多尔·雷尔说,“今天,看到有猫在外面时,青少年会嫌弃,就像在邻居家发现了一个不速之客。”

  2021年11月,阿库雷里市投票决定,从2025年起在户外“禁猫”。冰岛各地愤怒的猫派人士威胁说,如果不能还猫自由,他们就要抵制这座城市著名的乳制品。今年5月的地方选举前,当地一位艺术家的大力宣传让“猫党”得到了支持,全面禁令因此妥协为夜间宵禁。

  辩论还在继续。当一些冰岛人“为猫而战”时,该国环境保护机构却一直避免公开谈论这个问题。禁止猫咪外出,冰岛的鸟类就会变多吗?专家们也不确定。

  “晚上10点了,你的猫在哪儿?”《Hakai》写道。

责编:果果

责编:果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资讯排行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