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今年汛期,许多城市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布积水地图,对城市内涝进行实时监测。北京水务部门依托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发布积水内涝风险地图,直观展示风险点位的分布并给出相应的避险提示;浙江宁波推出积水地图,实时显示城区低洼路段、下穿立交等区域的积水信息,并将积水数据和地图导航相结合,方便公众第一时间查询……点位更全、时效更强、内容更准、分类更细的积水地图,助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市民在雨天安全出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也离不开精准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小细节、微创新。类似积水地图这样的应用场景,让城市治理更高效、让城市更宜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之举。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以及城市建设变化等因素,一些地方还对积水内涝风险点位进行动态更新,更好服务市民。从完善细化相关提示预警工作,减少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到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再到发布“蚊虫叮咬指数”、花粉过敏气象指数预报,建设智慧城市坚持问题导向,从市民需求出发,下足绣花功夫,才能在细微处见质量、见情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数据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在北京经开区,企业办事员和居民只要打开手机查询智慧政务地图,就能知道1000多项政务服务在哪办、如何办;在深圳,一些路段推出智能信控系统,实现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大幅提升主干道高峰期通行效率;在上海,不少社区的独居老人家里装上了智能传感器,为老人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这些智慧化的场景,为数字化赋能美好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系统思维,也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水地图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助力防范安全风险,背后是多个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水务、大数据、交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这也启示我们,标本兼治处理好各种“城市病”,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整体效能。此外,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智慧程度、民生温度,还应提前谋划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怎样确保数据安全,更好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等等。瞄准群众所需,出实招、求实效,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才能得到不断巩固、更好惠及群众。
“城,所以盛民也。”评判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要看是否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看是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在细节上追求尽善尽美,城市一定会变得更智慧、更高效、更宜居、更美好。
责编:旺仔
责编:旺仔
- 下一篇:为美好新疆贡献兵团力量
- 上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