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
我打小就生长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家就在桑基鱼塘边的一个小村落里。早年,我“随大溜”回村做起了油脂生意。不久后,我们的腰包鼓了,但却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后来,政府动员淘汰“低小散”企业时,我带头响应了。可工厂关了,今后靠什么?村里荒废的湿地、老桑地、小鱼塘映入了我的眼帘。
也是这一年,荻港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靠着古村和桑基鱼塘两张“金名片”,游客越来越多。可荻港村除了两个小饭店外,吃、住的地方都没有,我抓住这个机会,着手打造荻港渔庄。
为了和古村风貌保持一致,我特地请人建设仿古建筑。慢慢地,集渔业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荻港渔庄成了桑基鱼塘边的地标建筑,更为村民带来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为了提高桑基鱼塘的知名度,2008年年底,我寻思着办一场鱼宴,特地请来老师傅复原了荻港特有的“陈家菜”,烹饪了2000斤红烧鱼免费给游客品尝,带着他们体验渔歌、鱼画、剥茧、缫丝等项目。没想到,鱼文化节一下子火了,一直火到现在,成了南浔讲好农遗故事的活招牌。
知名度打响了,我就带着团队开始在内部挖掘潜力,提升农业附加值。荻港村有5000亩桑基鱼塘,每年产出300万斤桑叶,我找到蚕桑技术研究员开展合作,开发桑叶茶。看到村民家中闲置的渔桶、鱼叉、菱桶等渔具,我们就自编自导了“渔家乐”。我还到北京、上海的知名院校推销桑基鱼塘,没想到,还真请来了专家。
2016年,荻港渔庄挂牌成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和一个产品研发中心。靠着社会各界的努力,2017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为了让每个游客都能“看得见水、吃得到鱼、记得住乡愁”,2008年开始,我尝试与周边学校共建鱼桑文化实践基地;2019年,我又创立了“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推出以鱼桑为主题的历史人文与实地体验研学旅行课程,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宝贝”,把桑基鱼塘保护开发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
责编:晨风
责编:晨风
- 下一篇:这家企业让中国的盾构机走向世界
- 上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