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
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上午,来自都江堰市玉堂小学的20多名学生,在都江堰市青城赵公民俗文化学会部分专家和部分省、市“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颂唱赵公山“喊山谣”。这是都江堰市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中的一项内容。
作为世界“三遗之城”,都江堰市的“非遗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扎实、影响广泛和项目众多等特点。散落在青城山、赵公山的民间“非遗”项目近年来得到很好的发掘和整理,并正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等形式,进行保护和传承。坐落在赵公山下的玉堂小学从今年开始,在都江堰市青城赵公民俗文化学会的指导下,以赵公山民间传唱了千年的“喊山谣”为基础,成立了“小小非遗文化艺术团”。该校校长朱剑波说,“保护民间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让‘非遗’文化扎根校园,既可以解决传承的难点,也能够解决传播的痛点。下一步,玉堂小学将会在都江堰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率先筹建落地一个‘非遗文化传承基地’”。
本次活动由都江堰市青城赵公民俗文化学会发起。该学会是都江堰本土专业从事赵公山、青城山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发掘保护的机构,近年来已经挖掘并申报成功“接盘长”、“春节迎财神民俗”、“喊山谣”等三个非遗项目,下一步即将申报“龙形养生功”和“九大碗”两个非遗项目。“我们学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发掘和保护‘非遗’文化,并且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都江堰的民间文化不仅在本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要代表都江堰、代表成都走向世界。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多场两岸三地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活动,下一步还将会组织更多。”新当选的都江堰市青城赵公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万琪说道。
据了解,为保障“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都江堰市青城赵公民俗文化学会顾问、民俗文化专家蒋纯勇为玉堂小学师生编排了特色文化项目“财神擂鼓”,赵公山“龙形养生功”总教练也为玉堂小学编排了一套适合小学生习练的非遗文化武术项目。
玉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爱菊认为,非遗文化本身就源自民间,所以必须要解决传承的问题。而这次由玉堂小学与青城赵公民俗文化学会联合发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将组织“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景区”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和传承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让文化产生商业价值,才能够传承更久、传播更远”。
据都江堰市文体旅局副局长任宏波介绍,目前都江堰市的“非遗项目”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赵公山片区。而赵公山片区已经申报成功的洞经古乐、望娘滩、乌木城、皮影、剪纸等非遗项目,已经在都江堰市的组织下成立“非遗联盟”,这将形成合力,共同为推广都江堰市的民间文化聚力前行。
责编:三木
责编:三木
- 下一篇:非遗日云胡不花——妙“布”生“花”
- 上一篇:民间艺术之渤海渔村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