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陆 注册
科技经济网首页 >旅游 >正文

召楼古镇规划获批!拟打造上海旅游新地标

2022

/ 06/30
来源:

新华网

责编:翠果

手机查看

 

近日,据上海市闵行区规划资源局消息,自2019年启动召楼地区更新改造研究,2021年正式启动规划调整,2022年5月26日该规划取得市政府批复,这意味着,闵行在进一步落实新市镇总规的功能定位,优化完善召楼地区规划,打造具有体验性、生态化和独特文化魅力的都市型综合社区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也为疫情后召楼老街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涉及度假酒店、休闲旅游、文化创意

  同步规划绿地水系交通及公服设施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MHP0-1322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上海市浦江召楼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公示稿显示,其四至范围为东至稼耕路,南至姚家浜,西至汇驰路,北至沈庄塘,总用地面积71.04公顷。

  普适图则

  本规划主要内容,在功能定位上,落实新市镇总规的功能定位,以本单元内历史风貌区为核心,打造具有体验性、生态化和独特文化魅力的都市型综合社区;土地使用方面,新市镇总规对城市开发边界局部做了调整,本次规划范围衔接镇总规的开发边界。总体布局上,沈杜公路北侧主要发展度假酒店、文化、居住等功能。沈杜公路南侧部分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部分规划为住宅和生活配套功能。

  规划人口规模约0.5万人。规划总建筑量约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量18.8万平方米;商办建筑量约16.4万平方米;公益性公服建筑量约6.9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规划2处区级公共服务设施(04-10和01-05地块),规划2处幼儿园用地(09-01 和11-07地块),并落实新市镇总规确定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绿地水系,规划公共绿地面积8.9公顷,规划水域面积10.1公顷,优化榃湖、涔湖的河道蓝线线性,其余河道按《闵行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确定的蓝线划示。根据实际情况,榃湖面积控制约4.9公顷;综合交通方面,落实新市镇总规确定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道路系统,主次干路和新市镇总规基本一致,结合城市设计方案及现状实际建设优化部分道路。

  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内,保护本风貌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街巷系统、水系和整体空间尺度,整体延续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本次规划结合地区实际建成情况,对已批风貌保护规划的建筑高度进行了局部调整,其余风貌保护有关管控要求以2013年批复的《上海市浦江召楼老街历史风貌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为准。

  修编强化空间品质提升

  拟打造上海旅游新地标

  项目更新研究始于2019年。2019年浦江新市镇总规批复后,对浦江社区MHP0-1322单元规划进行了优化完善。2019年4月26日,市委书记李强在赴召楼老街调研时提出要结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标准、体现高品位,深度挖掘古镇历史底蕴,传承延续历史脉络,丰富拓展文化内涵,更好彰显江南特色。召楼老街的未来发展要着眼细节,精心打磨,着力体现古意古韵,让古镇风貌韵味、文化特质更加彰显、更具魅力,真正成为市民休闲度假好去处。结合李强书记调研召楼老街要求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申报,区规划资源局适时启动了区域控规修编。

  未来召楼古镇效果图

  “立足民生,强化空间品质提升”。区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修编的特色可谓“返璞归真、向史而新”,规划修编在落实浦江镇2035年总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以召楼老街历史风貌区为核心,通过优化用地功能、完善公服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空间景观品质以及保护古镇整体格局、传统风貌和各类历史文化遗存,使召楼地区成为继承和弘扬闵行传统文化的典范,打造上海旅游新地标。

  项目推进过程中,区规划资源局始终贯彻落实市区一体的规划管理要求,积极对接,提供政策支撑保障。疫情期间为提高项目报审效率,进一步完善机制、完善模式、完善手段,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线上沟通联络机制,落实无纸化报件措施,最终该项目取得批复,为疫情后召楼老街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编:翠果

责编:翠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也可通过页面下面联系我们留言说明,内容由作者注册发布,中国科技经济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精彩图文
资讯排行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 110报警服务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北京文化市场举报热线 首都互联网协会

官方联盟媒体: 官网微博 - 今日头条 - 网易新闻 - 腾讯新闻 - 一点资讯 - 新浪财经 - 搜狐媒体 -百度新闻 - 360新闻 -- 澎湃新闻 - 大鱼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人员查询 - 本网公告 - 线索发布 - 线索发布 - 直播现场

 

(c)2008-202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Net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 京ICP备12018353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