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2014年,国内曾上映了一部名为《夺命地铁》的俄罗斯电影。该电影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大规模城市开发和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已经运行数十年之久的莫斯科地铁出现了严重问题,隧道塌陷、河水倒灌,一场灾难由此拉开了序幕。
可能因为地铁这种半封闭式空间的场景设置,电影中的一幕幕确实给观众带来了浓浓的窒息感。但在现实中,莫斯科地铁不仅不会给人以惊悚之感,而且还会让人由衷地赞叹:如此规模宏大的地下交通网络,集历史、文化、艺术与便捷于一身,说它是莫斯科一张闪亮的名片毫不夸张。
细细算来,莫斯科地铁自第一条线路建成通车至今,已接近90年,也算是地铁界的“老资格”了。而且,“老人家”“品性”极佳: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不说,“考勤记录”还几近完美,即便在二战期间也并未中断。
早在19世纪末,关于在莫斯科建设地铁的建议就出现了。遗憾的是,当时这一想法没有得到官方的正面回应。到了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人口快速增长,城市交通负载压力骤增,建造地铁的呼声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这一次挡在面前的是资金问题。直到1931年,苏共中央委员会做出在莫斯科修建地铁的决定,建设者们在没有大型机械辅助的情况下,几乎凭借纯人工力量,用4年时间建起了莫斯科第一条地铁线路。
1935年5月15日,共有13个站、长度约为12公里的莫斯科首条地铁线开通了。建成初期,地铁每天开行列车480余辆,日客运量为17.7万人次。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莫斯科每年都会在5月15日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比如,去年就举办了地铁马拉松、火车巡游、主题展览等活动。
莫斯科人长年如此隆重地纪念地铁开通,不是没有道理的。首都地铁不仅是方便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还被称为“地下宫殿”。它是人们身边的博物馆、出行路上的艺术品,甚至有很多“驴友”认为,到莫斯科旅游不可不坐一坐地铁。
就拿革命广场站来说,该站最大的特色是站内装饰了大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主要展现了工人、集体农庄农民、边防军人等群体的形象,并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不仅如此,这些雕塑还被今天的人们寄托了更多意蕴。比如,学生想要考取好成绩,一定要摸一摸边防军人身旁小狗的鼻子,以至于小狗雕塑的鼻子一直闪闪发亮。
还有马雅可夫斯基站。这座1938年启用的车站以苏联诗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第一个“深层立柱式”地铁站。该站顶部镶嵌有35幅画作,分别描绘了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苏联人民的生活场景。此外,站内灯具的设计也颇具特色。
莫斯科地铁是历史的见证者。早期的莫斯科地铁建设由于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大量资金支持,不仅很实用,而且兼具极高的艺术性;20世纪60年代以及之后的几十年里,政府开始收紧对该领域的投入,这一时期的地铁站因此放弃了原先偏华丽的建设思路,多以简约风格为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面临困难,莫斯科地铁建设也经历了一个低谷时期。随着俄罗斯国力不断恢复,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重新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新修建的地铁站融入了大量科技元素,普遍呈现出现代、前卫的风格。
作为市民及游客出行最习惯选乘的交通工具,莫斯科地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数据显示,莫斯科地铁现有运营站281个,平均运行速度为41.61公里/小时,运行高度规律。从运输强度看,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平均每天约有700万人次乘坐地铁,工作日则超过900万人次。自2011年至今,莫斯科陆续建成了约100个新车站,计划到2023年将建成包括293个车站在内的总长530公里的地铁网络。
去年,中国公司参与承建的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全线贯通,给莫斯科地铁吹来了“中国风”。俄专家认为,这一线路的开通不仅能够方便首都人民的日常出行,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房地产、零售业等行业增长,促进莫斯科经济发展。
责编:翠果
责编: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