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6月21日,济南正式启动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并率先出台指导意见,在幼儿园小学、小学初中、初中高中各学段之间搭建教育“引桥”,减缓学段坡度,针对各学段衔接的痛点与难点,给出使用说明书,构建起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立交桥”。
双向衔接降坡度
多年来,社会对教育衔接一直存在多种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衔接主要是升学准备,多学知识、超前学习、多上培训班;有的家长缺乏衔接意识,没有认识到孩子升学后面临的挑战和适应上的困难;有的学校在教育衔接中也有实践上的困惑……诸多问题引发了家长焦虑,加重了学生负担,也造成了教育“内卷”。
今年4月,国家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段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此,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起草过程中,济南市教育局成立了分学段衔接的三个研究专班和专家委员会,以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省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纬二路小学教育集团为主,近20个中小学参与。同时,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为首席专家,汇集专家、家长、一线教师等各界意见建议近150条。
《指导意见》聚焦各学段衔接的主要问题,厘清教育衔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避免教师压力和家长焦虑,进一步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济南市教育局创新提出“共建共享、双向奔赴”的理念,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共建,打造“泉引桥”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工程品牌。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统筹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资源,解决衔接困境,落实“双减”政策,将学段毕业的“空档期”转变为新学涯的“准备期”,推动教育主体的“换挡期”变成育人延伸的“有为期”,助力学生成长的“过渡期”变为发展的“飞跃期”。
一校一案搭引桥
“泉引桥”教育衔接工程,在衔接路径上,从升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两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给出“生活化”教育建议。高学段主动牵头、低学段积极配合、高低学段“双向奔赴”,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育引导、学生适应等方面实施衔接,带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等多主体同步达成共识,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状况。
教育衔接方案实行“一区一策”“一校一案”,各学校(幼儿园)找准衔接点,以毕业年级为主做好升学准备;以起始年级为主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学校用好假期托管或延时服务,合理设置入学准备期和入学适应期,通过上下学段学校联合开发引桥课程、编制入学指导手册、新生入学指南,联合开展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家长论坛、优秀教师跨学段访校、优秀学长引领介绍、学生互访、新生适应性训练、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全面开展教育衔接。紧密结合国家新课标,用活全链条联合教研机制,开展学段一体化、学科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育衔接研究,合理安排不同学段衔接内容,促进实践与教研有效协同。同时,指导家长了解各学段教育衔接的特点和教育建议。
对此,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表示:“不脱离生活实际,不浮于理论空谈,不以强制为手段,返归生活常态,提供教育衔接的参考范本,预先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推进一校一策探索多样化、生成性的教育衔接模式。”
济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是呼应2022年国家新课标的实践探索,也是在全过程、全环境育人的背景下,济南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实践。同时,将遴选培育100所教育衔接引领校(园),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打造教育衔接“济南品牌”。
责编:翠果
责编: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