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6月23日,截至午间收盘,港股互联网医疗概念股——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震荡下跌后转涨。6月22日,互联网医疗板块迎来较大幅度调整。截至22日收盘,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分别下跌14.83%、13.84%,平安好医生、众安在线跟跌,当日分别收跌-5.95%、-2.98%。业界认为,互联网医疗板块日前的调整或与当前监管释放收紧信号有关,预计未来随着相关规定落地,行业规范程度有望持续提升。
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管理义务”,包括: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未经备案不得提供药品网络销售相关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药品网络销售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并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管理、配送管理等制度。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
《征求意见稿》还表示,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资质进行审查,对发布的药品信息进行检查,对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并保存药品展示和交易管理信息。
目前来看,业界对于该要求最终能否落地、如何落地,以及是否会进行调整等存在一些分歧。有分析人士认为,第三方平台不直接销售药品,指的是平台本身不能作为经营主体来销售药品,而目前很多平台采取的是通过自营药房来销售药品,二者属于不同的主体。《征求意见稿》的上述要求只是明确了平台与自营的界限,不会对医药电商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从目前众多医药电商平台的主营业务来看,“卖药”业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健康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6.82亿元人民币,其中自营零售药房业务营业收入262亿元,占比85.34%;阿里健康2021年实现收入205.77亿元,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处方药业务收入也增长105.2%。可以看出,以自营为主的网络零售药物仍是这些互联网医疗巨头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近年来,无论是“互联网+药品销售”还是其上游的“互联网+诊疗”,监管释放整体趋紧信号,行业规范发展不断推进。此前,为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加强互联网诊疗监管体系建设,防范化解互联网诊疗安全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正式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细则》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方式自动生成处方。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细则还规定,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对在该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的人员进行监管。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后续发展,机构普遍认为,线上售药渠道将迎来进一步规范,预计未来零售药房经营有望持续改善。
西部证券表示,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从“医”到“药”的生态闭环,在此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网售处方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药品的药店是否有真实的药师审核处方,医院对签约平台监管薄弱等。医药电商本质是流量主导的市场,拥有大流量的第三方平台一直是这个市场的主流,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安信证券认为,《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规范线上售药渠道,中长期线下实体药店仍为药品零售的核心渠道。零售药房基本面持续向好,短期经营持续改善且中长期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短期来看,得益于国内疫情的稳定控制,客流正逐步恢复和“四类药品”限售影响逐步消退,零售药房经营开始逐步改善。考虑到当前药店门店客流仍有恢复空间,未来一年至两年内,零售药房经营有望持续边际改善。
责编:翠果
责编:翠果